虛靜恬淡 黃媽慶木雕創作展

「夫虛靜恬淡,寂寞無為者,萬物之本也。」─莊子

明馮惟敏《玉抱肚•贈趙今燕》曲中曾云:「琵琶輕掃動人憐,須信行行出狀元」。相信這段散曲所描述,許多人都對後面那句「行行出狀元」並不陌生。但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地堅定自我,在這條路上始終如一。鹿港黃媽慶藝師,就是其中的逐夢者。

黃媽慶在他創作理念中表示,「師法大自然,以大自然萬物之間互動間之組成融合也展現對動植物之 生命無限無常間變化,保握當下是藝術創作者時常思索的對象想法及理念」。他常以「細心觀察自然界萬物形象的律動變化、生命週期、枯榮、時間演替成為內心無形的感覺與觀念表達」。從他言談中誠懇表達出他創作時心情和心境的基本態度,以發自內心的謙卑而對大自然萬物觀察及對話交談時轉變為創作理念,愉快神情是愉悅自在。

論及台灣的雕刻藝術,莫不推崇苗栗三義,及我鄉鹿港。前者以豪放寫意見長,而後者則以雅致寫實著稱,以不同風格各具擅場。尤其鹿港承襲自泉州文化和藝術,寺廟林立而名門毗連,無不展現著二鹿風華,蔚為今日國際觀光魅力據點的重鎮之一。

黃媽慶先生是一位「體驗生活」與「關懷生命」的木雕創作者,崇尚自然簡樸並以創新的觀念詮釋一生執著的木雕工藝。一刀刀雕鑿出對生活周遭大自然事物的觀察 與生活領悟,善用木材質樸紋理外更精於利用木頭原有的缺陷之美,以深厚創作經驗與札實的功力賦予木頭新生命,觀察其作品細膩結構中透露著對大地事物的關愛。

前言

在世界文明版圖上,中國堪稱東方的代表,與西方世界有著截然不同的生活藝術表現。中國的特殊成就有:紙、印刷術、指南針、火藥等四大發明。另外,中國 是眾所公認的「瓷器母邦」、「絲網故鄉」、「詩的國度」等。但是,中國既為四大 文明古國,值得稱道的當然不僅於此,比如中國人對竹木情有獨鍾所做的投入與表 現,豈不也是中國有別於西方的另一重大特色!

木雕藝術在中國歷代發展各有其特色,從考古出土資料顯示,距今七千年前浙江餘姚「河姆渡文化」出土的木雕魚,證明當時已開始使用木材雕琢器物用以觀賞。秦 漢時期厚葬成風,各式人形俑與動物木雕是其特色。魏晉南北朝至唐宋時期,因佛教傳入,促使木雕藝術更臻精湛。至明清時期木雕工藝名家輩出,為明清工藝增添 輝煌燦爛的史頁。

朽木的身體裡埋藏著山林的歷史,木雕創作賦予朽木另一種生命記憶。透過創作,對木材線條及紋理的掌控,「雖雕其質,不毀其神」,讓朽木更添風華。

黃媽慶先生的木雕創作,多以樸實恬靜的萬物為創作題材。其主題作品,雕板厚薄均配合取材,其造型對稱均勻而圓滿,其命名多具諧音、寓意、移情等意涵。旁景與 佈景鋪陳協調,再配合自然生態節氣,呈現濃厚鄉土風格及生態保育的觀念。其製作程序皆經由紙上白描圖案、粗坏、細坏、修飾重建四個步驟,再配合題材使用浮 雕、圓雕、透雕、陰雕四種表現手法,呈現各類型作品。茲分述如下:

踏話頭

認識黃媽慶老師已有十年之久了!

西元二千年,一場荷花木雕創作展,開啟我與黃老師及他的作品一段綿長又深刻的對話。

與黃老師的初識,緣起於一片枯荷,當時本人雕刻正遇瓶頸,在一巧緣下觀得老師大作,驚歎是如何的巧思及內涵,才能在枯葉的破、捲、翻呈現上,將木雕的一刀 一鑿,與木頭做如此渾然天成的結合,令人感動。悉心品賞老師作品,實得一窺生命之無窮、藝術之另一境界。

第 1 頁,共 2 頁